【嘉德香港秋拍預告】亞洲二十世纪及當代藝術:華裔先鋒
中國嘉德(香港)2017秋季
五周年慶典拍賣會
倒 計 時
今秋佳期,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擷英集萃,多面呈現華裔傑出代表藝術家之至臻佳作,涵蓋來自五月畫會創辦人劉國松,及成員顧福生、莊喆,東方畫會、龐圖藝術運動發起人蕭勤,旅美的楊識宏、旅港的吳松,以及活躍於國際藝術舞臺的龐均、仇德樹、楊詰蒼等,他們汲取不同地域的藝術滋養,結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生發出融會貫通、多元的藝術面貌,為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發展作出具體的貢獻。
遠山層巒見造化
劉國松《重重疊疊》
在
長達半世紀的不斷嘗試中,劉國松從傳統糊燈籠的雲龍紙中取得靈感,將粗厚紙筋壓製在宣紙的上方,自創「抽筋剝皮」皴法,讓白線取代傳統筆墨的勾勒,再加上正、反兩面的墨色刷劃,營造出極為特殊的空間感與山水肌理。如是善加運用解放筆墨的流痕,使其創作在理性掌控之餘,又具隨機的逸趣。此次上拍之完成於2013年《重重疊疊》可被視為一個明例。
Lot 771
劉國松(b.1932)
重重疊疊
彩墨 紙本
93×93 cm
二〇一三年作
Liu Kuo-Song
Crossing Mountain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2013
出版
2014年4月,《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荷軒新藝空間,高雄,第52至53頁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600,000 – 800,000
雖非單指一時一地,或脫胎自范寬名作《雪景寒林圖》的此作,充分體現了重山疊巒間多變的自然風貌。不同的是,全作採傳統山水繪畫較為罕見的正方形構圖,自前景逐步而上,分別描繪了三段景致相近卻又明顯可見區別的高低山景。其中,最下方用墨較為厚重,並且敷染濃淡不一的赭黃,將茂密的山林生機表露無遺。來到中段,隨著高度攀升,不難發現山峰稜益發分明,林相地貌也產生變化,白雪覆蓋。再往上走,一段如白鍊般的雲霧橫陳其間,引領著觀者的目光來到人跡罕至、肅靜冷冽的絕頂之巔。當中只見幾許與天齊的冰川縱橫交錯、銳利如鋒,令人在望之生寒之餘,也不得不衷心讚嘆造化之雄奇壯麗,而渺小一如你我,在自然面前,都應當時刻保有一顆謙卑之心。
意象與現實的當代奇遇
顧福生
顧福生在1935年生於上海,1949年便隨父親顧祝同將軍前往台灣。最初在國畫大師黃君璧門下學習水墨,後因對抽象風格的偏愛而改從朱德群研習。1958年,從台灣師大藝術系畢業後加入「五月畫會」,並在第六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中大放異彩,成為畫會第一位舉辦個展的藝術家。1961年他前往巴黎深造,堅守幼時即深藏於心的藝術理想,憑藉強烈的表現語言,有力地推動了台灣現代藝術發展進程,不僅在台灣戰後當代主義的發展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更彌補了中國紅色革命藝術時期當代主義發展的空白。
Lot 777
顧福生(1935-2017)
暫出
複合媒材 紙本
61×46 cm
一九八三年作
Ku Fu-sheng
Will Return
Mixed media on paper
Painted in 1983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50,000 – 80,000
此次秋拍的兩件作品均為顧福生的代表作,其中《暫出》用剪影式的手法表現介乎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當下個體對環境快速變化的無所適從。在畫面中,畫家沒有如早年的創作把人物的肢體或頭部減化,而是將其隱沒於絢麗的線條之中,和背景的單一色調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營造出「圖底」與「畫面」的微妙錯置,反映出他推陳出新的藝術追求;帶有鮮紅指針的計時器被錯置於畫面之上,看似荒誕的場景傳達出清晰的內在線索,表現出環境對人的強烈影響,隱射出一種渴望與茫然並存的生存狀態。
Lot 776
顧福生(1935-2017)
即刻啟動
複合媒材 畫布
81×112 cm
一九九七年作
Ku Fu-sheng
Let the Games Begin
Mixed media on canvas
Painted in 1997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220,000 – 320,000
而《即刻啟動》描繪了彷彿漂浮於巨大橙紅色幕布中的動態人群,藝術家以高彩度的描繪和獨特的視角呈現出一個旋轉的超現實世界,其以灑脫的筆法和圖像拼貼手法突顯人物豐盈的生命力,造型精準,顯示出西方影像對其創作形式所帶來的多元影響,更反映出其極具哲學意味的世界觀及對現代性的深刻認識。
靈思湍飛彩筆揮
莊喆
莊喆自幼即浸淫在藝術氣氛濃厚的環境當中,1948年隨父母與兄長遷居至台,1954年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畢業後加入台,重要藝術團體——「五月畫會」,與劉國松、韓湘寧、馮鍾睿等人俱為主要成員,強調發揮實驗精神,試圖將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抽象表現繪畫鎔鑄一爐,同時展現個人的生命哲思及宇宙觀。自1970年代後,莊喆旅居美國紐約至今,始終不改初衷,致力於持續探索抽象繪畫的理論與創作,多年積累可謂十分豐碩。
Lot 769
莊喆(b.1934)
靈思
壓克力彩 油彩 畫布
127×167 cm
二〇〇〇年作
出版
2015年,《莊喆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第一百六十八頁
展覽
2015年9月26日至2016年1月3日,「莊喆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280,000 – 380,000
2015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特別為年過八十的莊喆舉辦了「鴻濛與酣暢——莊喆回顧展」,展出跨度超過半個世紀的百餘件作品,為全面研究其藝術創作歷程與思想提供了一次彌足珍貴的機會。此次上拍之《靈思》一作完成於2010年,亦為該展展出作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作中,莊喆以上方濃厚的褐黑過渡到下方的微黃,將畫面劃分為兩個不見明顯界線的區塊;其上又各自堆疊出左右對稱,像是大腦橫向切面的解剖圖。再加上其間滿佈寬窄長短不一的線條,在錯綜複雜中又自見規矩的顏料流淌或堆積,似如不斷往來傳遞訊息的神經元般,即使從最為理性的視角來看,彷彿深刻展現了人類靈思流動多變的直觀特質,讓我們見證到「好的傳統,永遠是好的現代;好的創作,永遠是好的傳統!」一句的要義所在。
用畫筆探索愛與宇宙
蕭勤
1956年,蕭勤赴西班牙進修,受西方現代藝術思潮的衝擊,決心將這股先進的思潮帶回台灣,在導師李仲生的鼓勵下,參與創立了「東方畫會」,成為戰後台灣第一波前衛思潮「美術現代化運動」的重要先鋒。1959年移居米蘭,並與封塔納(Lucio Fontana)發起了「龐圖藝術運動」,指出藝術應當是「一種嚴肅的結構性、思索性及單純靜觀的人文表現」,影響力覆蓋全歐,其堅持「追求現代表現,融會東方精髓」為核心理念,自上世紀五〇年代起展開對抽象繪畫的持續探索,發展出極富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格與創作視野。
《氣之八十一》
「禪與氣」的交融
Lot 775
蕭勤(b.1935)
氣之八十一
彩墨 紙本
48×63 cm
一九七九年作
Hsiao Chin
Chi-81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1979
展覽
1986年,「蕭勤個展」AM Niemeyer畫廊,里約熱內盧
來源
原藏家得自藝術家本人
巴西私人收藏
HKD: 25,000 – 35, 000
作品《氣之八十一》創作於1979年,為藝術家用水墨嘗試「禪與氣」的創作階段——追求興之所至的創作。畫中一抹太陽的橘黃,鬆弛而灑脫,即興的墨痕乃藝術家感性的流瀉,蕭勤用形上意義的極簡圖示來隱喻其生命的體悟——由濃烈至淡泊,隨心所至。該作品首度發表於蕭勤1986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尼邁耶畫廊的個展,後藝術家於作品畫背以西班牙文親自題字留念,贈予巴西友人,來源詳實,意義不凡。
《愛之宇宙-2》
宇宙的大愛大徹
九〇年代,經歷喪女之痛的蕭勤,在重拾畫筆的一刻,體悟出生命的無常與永恆,他將慈悲的超脫生死觀,在充滿詩意的色域及運筆起落的痕跡間,作出感性的表達,由此,「度大限」、「新世界的誕生」系列應運而生。蕭勤將重生的意象化為流動的色彩與線條,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
Lot 774
蕭勤(b.1935)
愛之宇宙-2
壓克力彩 畫布
150×120 cm
二〇〇九年作
Hsiao Chin
L’universo dell’amore - 2
Acrylic on canvas
Painted in 2009
出版
2014年,《蕭勤.永恆能量》,荷軒新藝空間,高雄,第35頁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450,000 – 650, 000
《愛之宇宙-2》創作於2009年,是其面對生活諸多變故後,沉澱而就的潛心之作。藍紫色的背景具夜色的神秘感,天藍色與紅色的同心圓造型,天地各一方,好似陰陽兩極一般,道出生命與時空無盡的輪回。散落在兩頭如星星點點的金色碎屑,彷若昨日餘暉,在燦爛之際點綴出生命的靈光。無論從作品構圖還是情感精神上,皆屬藝術家巔峰之作,展現他在經歷人生試煉後,將破繭重生之痛,化作豐沛而洗鍊的情感,用內在的平靜,詮釋出大悲極限過後的新境界,將宇宙中大徹大愛的永恆力量,在畫筆下推向極致。
楊識宏的大千世界
九〇年代力作《去年冬天》
「識宏君八十年代初堂堂巨作,意象突兀,膽魄淋漓,既見北美諸家畫布語言的滋養,又見南國遊子明豔鬱勃的生氣;九十年代前後,或縱情於多種材質與手段的交織,或潛心於油彩與布面的肌理,開闔無常,紛繁而有序。……多年筆耕,是在把玩繪畫過程的放縱/克制、自發/經營、感性/智力、偶然性/製作性,或以中國的說法,竟似在儒道之間。」
——陳丹青
Lot 768
楊識宏(b.1947)
去年冬天
壓克力彩 畫布
127×96.5 cm
一九九四年作
Yang Chihung
Last Winter
Acrylic on canvas
Painted in 1994
出版
1996年10月,《楊識宏畫集》,山藝術文教基金會,高雄,第112至113頁
展覽
1996年10月,「楊識宏個展」,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北京
來源
山藝術文教基金會收藏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HKD: 150,000 – 250,000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楊識宏遠赴美國紐約發展,其創作能量豐沛,展事不斷,迅速獲得歐美藝壇之識賞與肯定。此次上拍之楊識宏的《去年冬天》,為其九〇年代力作,作品中略帶藍紫色調的大塊白色背景,一方面象徵了冬日冷冽,雖看似能掩蓋一切活物,介於抽象與具象之間的植物枝枒卻強而有力地自畫面下方的褐黃土地伸出,縱然葉子已盡數脫落,依舊屏氣凝神在等待著來年春日再度降臨,準備又一次展現向上奮發的力量,將植物旺盛的生機及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環表露無遺。藝術家藉由創作將時空的詩意凝結,純粹又情感四溢的過往記憶,彷彿成了可供你我反覆咀嚼的美好。
水墨世相
仇德樹的「裂變」山水
1982年,仇德樹偶然受舊石板裂痕的啟發,開始了新的繪畫形態與語言的一次「裂變」,他在畫幅天地背景中調和色與墨,再將宣紙覆於其上使其分裂,在逐步揭開的過程中不斷賦色,使勾畫,撕裂,整合,裝裱的過程一氣呵成,其間所形成的裂痕「以一種永恆的方式把舊的摧毀,讓新的誕生」,作品不僅展現傳統材質的審美特性,更以精準的藝術表現力開創了新的審美體驗。
晴天霞光 照古腾今
Lot 825
仇德樹(b.1948)
裂變—晴日霞光
壓克力彩 紙本裱於畫布
182.5×182.5 cm
Qiu Deshu
Fissuring Scenery: Sunglow
Acrylic and paper mounted on canvas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500,000 – 800,000
本次上拍的大尺幅《裂變:晴天霞光》彰顯了仇德樹藝術表現力的全面爆發,藝術家用多變的鮮明色彩描繪出日射層巒的壯闊之景。仇德樹一改傳統,採用先賦色後覆紙的做法,不僅令宣紙這一傳統材質重獲新生,更使成功轉化為「底色」的色彩具有奇異的光感與色。縈繞於四周如霧一般的綠色化為一絲寒意,籠罩於山巒之上,打破了整幅畫面的暖意。仇德樹利用金箔與色彩融合後形成的獨特紋理與色彩,突顯出重彩雲氣,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畫面中的重重霞光彷彿欲衝破平面的束縛,直擊觀者所處的廣闊世界,使觀者得以在「撕裂」中前行,品嘗藝術家內心「把曾經創造的某些事物加以摧毀的苦痛及把可認知的東西加以消除的自由」。
青山白雲 文人紙韻
Lot 826
仇德樹(b.1948)
裂變—青山白雲
墨 壓克力彩 紙本裱於畫布
146×59 cm
二〇〇六至二〇〇八年作
Qiu Deshu
Fissuring Scenery: Cloud Capped Mountains
Ink, acrylic and paper mounted on canvas
Painted in 2006-2008
發表
2008年,《裂變—仇德樹個展》,北京水墨雍和藝術空間,北京
展覽
2008年,「裂變—仇德樹個展」,北京水墨雍和藝術空間,北京
2008年,「裂變—仇德樹個展」,一畫廊,香港
2008年,「裂變—仇德樹個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220,000 – 320,000
完成於2008年的《裂變:青山白雲》為仇德樹早期創作之精品,完成時曾亮相於藝術家在北京的個展,足見出其在畫家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在畫面中,仇德樹用精巧而微妙的黑白賦色渲染出充盈天地的青山白雲意象,顯示傳統水墨所獨有的文人氣質,意境奇趣,格調清雅。藝術家用墨色堆染出層層山景,山石累累,雲氣幽幽,山水線條在粗壯與細柔間變化自如,將水墨畫的枯濕濃淡與宣紙經撕、磨、擦、雕後形成的「紙韻」結合,共同形成畫面難以言狀的奇妙意蘊。
興來寫意無所拘
龐均的灕江風采
龐均的創作,既具西方繪畫之強烈表現性格,又揉雜中國繪畫傳統中的寫意,以及內斂的情感與詩意,成功地建構了專屬於他的創作面貌。如今其雖已年過八旬,無論花卉、風景,所作筆觸反較過往更加大膽奔放,色彩同樣漸趨絢麗強烈,無一不流露出勃勃生機,也益發深刻地展現出他始終不變的精神追求。
Lot 772
龐均(b.1936)
紅樓
油彩 畫布
72.9×91 cm
二〇一七年作
Pang Jiun
Red House
Oil on canvas
Painted in 2017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附:藝術家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HKD: 280,000 – 380,000
是次呈現的《紅樓》與《月滿灕江》兩件均為其晚近以灕江為題材之作品,當中不難見其在構圖時採取以簡馭繁的手段,不但信手揮灑便自見性情,更傳達了其對中國文人傳統致敬之用心。前者採取開闊的視角,並以其最為擅長、深淺有別的優雅灰色描繪水天一色的灕江景致,中間點綴兩艘漁艇,使畫面取得動靜之間的平衡;前景則左右分繪紅白花簇,猶如雙掌合攏一般,懷抱著畫面下方徽派特色的黑瓦白牆建築以及略高的紅樓,全作觀來大方簡潔、賓主各居其所,深得平淡樸素之要,令人低迴再三。
Lot 773
龐均(b.1936)
月滿灕江
油彩 畫布
72.9×91 cm
二〇一七年作
Pang Jiun
Moonlight on River
Oil on canvas
Painted in 2017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附:藝術家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HKD: 250,000 – 350,000
《月滿灕江》則採倪雲林「一江兩岸」之構圖,在被冷涼月光照得沁藍的夜色中,獨見葉已落盡的細枝瘦幹佔去畫面左方;與右方遠山之剪影相映。自畫面右下方蜿蜒而出的木造碼頭盡處,停泊了兩艘雖有微微亮光,卻一無人跡的舟楫,深得荒寒簡淡意趣,令人不禁心生「繞船明月夜徘徊」之喟嘆。
瓶中窺人 別具一格
吳松《瓶子·174》
吳松八〇年代末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接受嚴格的寫實主義訓練, 1995年移居香港並紮根於蘭桂坊,由此展開長達二十餘年異鄉生活及繪畫探索。香港地域的獨特繪畫語境加上紮實的學院寫實功底,使吳松不僅獨立於大陸主流藝術家之外,創作出別具特色的自我風格,更使其成功的在香港當代藝術家群體中脫穎而出,個性獨具。
Lot 829
吳松(b.1963)
瓶子.147
油彩 壓克力彩 複合媒材 畫布
130×110 cm
二〇一六年作
Ng Chung
Bottle 147
Oil, acrylic, mixed media on canvas
Painted in 2016
展覽
2017年6月27日至7月7日,《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展》,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東京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HKD: 350,000 – 550,000
本次上拍的《瓶子·174》為藝術家近的得意之作,並曾於「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展」中作為中國藝術家代表參展,獲得極大關注。作品中,四個形態相近的高大瓶子並立而置,大筆刷揮灑而就的黑色瓶身,塑造出器物堅硬的肌理感,四個瓶身下端好似連為一體,上端又各自獨立,形體的朦朧感與堅實斑駁的油彩肌理形成對比,寓婉轉於率性,恰如其人。瓶口的幾何翠綠、淡橘色塊,好似從黑黝瓶身內向外湧出的各色液體,藝術家用瓶口借指內心的出口,將人內心的七情六欲寄埋於酒瓶之中,那流出的些許顏色,映射出都市人內心私密慾望的掙扎。「瓶子」被藝術家當做觀察世界的視窗,以第三者的視角,於暗角冷靜的洞悉瓶子所映射出的現實百態。
墨上的時間書寫
楊詰蒼《千層墨》
1989年,杨詰蒼獲選參加中國美術館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及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的「大地魔術師」展覽,首度發表「千層墨」系列作品,在國際藝壇上引起極大迴響。
Lot 836
楊詰蒼(b.1956)
千層墨
綜合媒材 紙本 裱於麻布
221×119.5 cm
一九九一年作
Yang Jiechang
100 Layers of Ink
Mixed media and paper mounted on gauze
Painted in 1991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HKD: 250,000 – 350,000
本場呈現《千層墨》為該系列初期創作,呈現了兩種互為背離的水墨質感,在黯黑的啞色背景上,畫幅居中被墨十多次塗刷浸潤而呈現厚實、接近金屬反光的矩形。作品除卻縱貫平鋪的矩形黑塊,更特別的是有左右穿插的提勾,橫貫於墨塊中段,就似書法中一豎一提的筆畫拆分。黑色層層堆疊後又加上十字形交錯,使作品呈現浮雕般的立體效果,構造出作品隱含的雕塑特質,氣勢宏偉,具體表現出楊詰蒼對自身作品的詮釋:「關於時間、空間和水墨的觀念作品,其要領是重複,是重巒疊嶂的層次」。
中國嘉德(香港)2017秋季
五周年慶典拍賣會
< 地 點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廳5 BC
拍賣時間表(點擊可放大):
更多有關五周年慶典拍賣會詳情將陸續公佈
敬請密切留意!
選擇識別,即可關注
中國嘉德香港微信